内抗病力强,且大部分是野外散养,所以是很少发病的,不过在一些发病诱因存在的情况下,也是会生病的。所以在养殖内过程中,同样需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。若有病猪要找对病原,及时对症,病毒和细菌性疾病要防止传播其它健康猪群。
有气喘病、布氏杆菌病、密螺旋体病、乙性脑炎、链球菌病、伪狂犬病、猪弓形体病、细小病毒病、传染性萎缩性鼻炎、蓝耳病、胸膜肺炎和呼吸道病等疾病。
如何做好内疾病防控?
1、对引进的猪只,在引进时向对方索取各种疾病的监测资料,进场后进行隔离饲养30-40天,抽血对有关的疾病进行诊断,确定健康无病后方能进入生产群。
2、冬季应加强防寒保温工作,尤其要防止母猪感冒发烧,对妊娠100天后的母猪特别重要。注意保持猪体卫生,预防疾病性流产和死亡。
3、产后强迫母猪站立、运动;供给麦麸等轻泻饲料;保护母猪乳头和乳房受伤害;给仔猪固定乳头。观察是否母猪患应激综合症、子宫炎、乳房炎和阴道炎。
4、对猪舍外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,长期保持猪舍内外的清洁和干燥。
5、猪发病时立即进行隔离,并对其猪圈和猪舍立即消毒,病猪痊愈后再放回原圈饲养。
6、结合实际情况,定期进行灭鼠工作。6—9月每十天进行一次灭蝇、灭蚊工作。
7、死亡猪只的尸体必须投入尸体处理坑内,绝不能到处乱丢。
8、按药物保健计划,预防猪只的常见细菌性疾病。认真执行消毒规程和免疫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