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4日成都调研纪要
今日受访企业为散养户、屠宰场、规模养殖企业
调研总况:
1:川内养殖模式多为代养模式,集团权重较大。
2:集团断奶仔猪成本在350-400不等。
3:部分集团品种升级,料比、增重明显优于原有种群,110-120公斤料肉比2.2-2.3,130-140公斤料肉比2.5-2.6。
4:去年同期价格较低,所以去年入冻比例要多于今年。
5:14-15元/公斤的价格区间运行时,周边屠宰企业都有分割入库动作,但是价格高于16块之后,企业入冻毛利出现亏损,所以入冻暂停了。
6:成都餐饮的上座率和加工厂的订单量都好于去年。但是家庭消费的变化并没有出现大幅增加状态。
7:价格有托底支撑的,如基础消费提升、冻品入库、二次育肥。
8:终端季节性或者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,会影响白肉-红肉的替代反替代。
9:市场主流喜好体重多为120-140公斤,今年出栏体重要高于去年。
10:川内猪病影响很小,未来梅雨季节的影响也会较弱,去年梅雨同比前年减少10%。
11:猪病发生前,川内价格一直是全国高位,每年需要外调接近20%。
12:猪价预判会根据新生仔猪变化、季节性消费淡旺季,来提前分析预判阶段性变量因素对于行情形成的利好和利空。
13:企业非生产天数控制在30天以内,高于同行均值。
调研详情:
企业一:散养户
1:成都栏舍环境、成本
成都的栏舍环境是比较好的,四个工人满产可以达到1.1万头猪,主要是育肥为主,目前是8栋猪舍。目前给集团企业做代养占比30%,自负盈亏模式占比70%。集团代养主要为定价回购模式的方式,成本之外利润55分成。规模企业主流成本为15.5-15.6元/公斤,目前企业定价回购价格是成本之上2毛。销售成本与集团完成成本相差较大,大概在1元/公斤的差别。目前在从人工向自动化转变,去控制养殖成本,饲料可以选择代养集团提供,也可以提供配方,养殖集团代加工。代养模式的保证金为400元/头,集团会有贴息补贴。
2:仔猪价格
集团7公斤的断奶成本350元/头,现在7KG仔猪采购成本450元/头,如果是托佩克成本会增加50元/头。
3:所在地区的主要养殖模式
所在区域主要为代养模式,当地的规模场比较多,而且环保压力较小,猪粪和废水,ZF会定期清理,而且扶持力度比较强。
4:猪病防控
猪源来自于同源,父系、母系同源,会减少猪病发病率,也会定期进行监控。
5:出栏体重
川内的消费习惯,生猪交易体重主流在130-140公斤,日增重1.8斤,托佩克品种,110-120公斤料肉比2.2-2.3,130-140公斤料肉比2.5-2.6,其他品种会比托佩克多0.2的料比。
企业二:规模屠宰场
1:屠宰量
去年同期是猪价低点,所以去年冻品入库比例偏高,宰量同比去年是增加的。但是对于大型节假日,大城市消费量是下滑的,因为消费有从城市转移至农村。成都地区包含乡镇的日宰量8000-10000头,单城市消费的话在5000-6000头,是按照成都2000万人口日均3两肉来算。自身屠宰量根据鲜品订单来决定,基本都是稳定渠道,所以宰量变化不会超过10%,全年基本是以销定产,按照季节性,上半年2-3月份及下半年7-8月份为季节性淡季,下半年9-12月份是季节性消费旺季,宰量会随之增加。认为今年是拉平周期的年份,觉得价格不会很低,因为认为消费要比去年增加明显。通过对于餐饮行业的关注状态来看,成都这边的餐饮的上座率和加工厂的订单量都好于去年。但是家庭消费的变化并没有出现大幅增加状态。加工厂饺子、汤圆、包子等加工企业会有原料储存,但是一季度过后,行情如果没有上行驱动,加工厂会减缓备货动作。目前来看,观望态势有所增强。
2:冻品库容、入冻时机
在14-15元/公斤的价格区间运行时,周边屠宰企业都有分割入库动作,但是价格高于16块之后,企业入冻毛利出现亏损,所以入冻暂停了。本身企业主要是鲜品为主,冻品辅助,四川地区800多家屠宰场,所以单场屠宰产能并不高,超过1000头日宰量的是自宰+点杀。而且辐射范围基本维持在100公里以内。工厂冻品库容能力在2000吨,现在50%的库存,基本都是今年2月份新做的,冻品保存期不超过12个月。自身冻品去向主要是大型冻品批发市场、加工厂,自己公司几乎无冻品内转情况。
3:猪价预期
目前能对价格有托底支撑的,消费提升、冻品入库、二次育肥,觉得如果价格一旦再跌破15元,或者再低,不排除会再次有大量二育和冻品入库。但是7月份之前不会出现大行情,而且现在的僵持态势会把猪价磨底时间拉长,但是鉴于对于下半年消费的提升,觉得下半年猪价会有上涨空间,认为高点会在18-20块钱。
4:鲜冻使用状态转变
加工厂会根据鲜冻价差来调整自己的原料储备,当鲜品仅高于冻品价格1云/公斤,加工厂会选择增加鲜品使用量,因为本身冻品解冻过后会有一定的损耗。屠宰企业对于鲜品销售进度偏慢的状态,首先会选择降价出售,销售状态仍然不理想的话,会有被动入库。
5:价格上行或下行对于消费的影响
价格过高-终端消费受限-反馈至贸易商订单减少-屠企屠量下滑-终端到货量少或者肉价下滑明显-老百姓消费意向增加-形成消费正反馈支撑宰量增加-猪价上行去年腌腊消费受YQ影响,同比减少20-30%,去年的腌腊备货周期缩短,而且比较集中,同时现在消费转变,对于腌腊需求本身就减弱。
6;四川供需饱和度
2018年猪病发生前,川内价格都要高于外地,但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,四川本地规模企业扩产,供需逐渐饱和;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省内供应过剩。认为未来几年,川内会是价格低洼区,类似于08-12年的状态,主要还是养殖规模的扩增。现在来看,四川有13家企业在做放养,所以产能完全饱和。500-1000头母猪产能在川内存活难度有所增强。
7:猪源收购比例、采购体重
企业猪源都来自于大厂,而且体重低于100公斤以下的不要,因为食品要求严格,所以都是方圆200公里以内的集团猪。四川属于鲜品市场,猪源采购是当天上午报价,中午12点之前截标,下午到货之后开始宰杀,有的屠企业会持续杀到凌晨5点。企业正常屠宰体重在120-130公斤,而且养殖集团出栏体重也基本是维持这个体重,但是通过近段时间猪源采购体重来监测,市场压栏现象较为明显,连续几天下来,到场体重均高于竞标体重,因为2月初,市场100公斤以下的猪源流通比较多,导致企业出现被动压栏。
8:白肉-红肉的替代与反替代
零售猪肉价格20元以上,或者价差在5-6块钱的话,会支撑白肉消费有所增加。再就是终端季节性或者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,根据白肉和红肉的能量供给方面调整消费。
9:春节前后猪病状态
春节前后,川内猪病并不明显,不像北方昼夜温差大,气温低。
企业三:集团养殖集团
1:养殖布局
目前集团在13个省份都有布局,计划在东北布局,年出栏量以年度增长200万为目标,短期计划做到1000万头,2023年出栏目标为700万。母猪产能是根据出栏目标来规划。公司涉及饲料、养殖板块(猪、鸡)、屠宰板块,生猪产能排名全国前十,屠宰短期布局的项目是宜宾、眉山。母猪主要是来源于两种,加系母本、托佩克父本,目前这个品种在公司内部占比达到60%。这个体系的优势在于,1:出生重、断奶重都要由于其他品种(28天断奶可以达到8公斤)2:日增重达到1000千克以上。3:到130公斤全程171天。4:窝产健仔数达到15-16个。5:料肉比也要低于市场平均水平0.1。
2:川内养殖布局
猪病发生前,川内价格一直是全国高位,每年需要外调接近20%,但是近三年,川内受损水平本身就不高,第二价格高位,所以养殖集团都在四川有所布局,导致川内产能增速较快,大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,2月份环比下降,但是同比增了10几个百分点,下降原因是猪病受损、胎龄过高所致,并没有出现主动淘汰。上半年四川价格仍会处于低价区,四季度可能会出现明显上翘行情。
3:猪病状态
四川地区不同于北方,夏季南方受梅雨季节影响,或会出现不同程度受损;不过今年冬季的猪病受损环比、同比都有所增加,但是幅度较小。仔猪腹泻环比去年要严重些,其他传统猪病相对平稳,虽然看似受损严重些,但是集团企业后备充足,所以补充速度比较快。现在猪病为弱毒,所以只是会影响短期价格走势,不会改变周期。
4:仔猪价格上行主要诱因
集团主动上调意愿增强;结合2022年底集团企业28%的出栏增长计划;节后猪价打破历史惯例(历史走势来看,节后一个月宰量、猪价齐降),增强了市场看涨信心。但是仔猪价格上调到600以上之后,市场补栏、询盘积极性下降了,以620元/头的仔猪成本到出栏,全程成本可以达到18元/公斤。对于外卖仔猪的集团企业2月份实际销售少的原因,首先是因为栏位可以承接,其次就是结合盘面对于远月价格有预期。
5:配种率、批次变化
企业会根据市场节奏变化调整配种率,不会主动根据季节性区主调整。自身企业基本为周批次生产,非生产天数控制在30天以内,高于同行均值。二元回交,2-3胎之后,配种率下降会比较明显。目前行业分娩率提升到88%以上,较去年提升比较明显。
6:出栏体重、二育状态
去年同期出栏体重118-120公斤,今年出栏体重在122-123公斤,主要原因是今年现金流并未出现明显短缺,所以并不着急降体重。行业现金流成本基本低于全程成本1.5-2元/公斤。川内二育并不积极,仅仅有零星补栏进场,猪源多来自于西北区域。
7:猪价预判
猪价预判会根据:新生仔猪变化、季节性消费淡旺季,提前分析预判阶段性变量因素对于行情形成的利好和利空、细小和乙脑疫苗的上市量、饲料销量、猪精的变化。单一从屠宰量同比变化会有较大差异,主要因为去年四川从外地调入部分白条,并不能体现为消费提升。
3月15日调研纪要
DAY2:眉山、彭州
今日受访企业为规模养殖企业
调研总况:
1:受访集团企业能繁存栏环比去年增幅较大,2023年出栏目标增幅75%。
2:受访企业反馈川内猪病影响较小。且不确定6-10月份梅雨季节影响多少,但预计影响会略小。
3:130公斤全程料肉比2.6-2.7,2022年年末PSY23左右。
4:受访企业2022年仔猪外购比例10-15%,23年自身产能相对饱和,会减少外购比例。
5:,楼房人员配备齐全,所以仔猪断奶成本较普通平房增加20元/头。
6:受访企业养殖成本17元/公斤,销售成本较养殖成本低0.4-0.5元/斤。
7:放开后的实际消费增幅与预期增幅有较大误差,年后宰量增速明显主要体现在分割入库比例增加。
8:鲜品流向中小学、大学、食堂、农批市场,其中农批市场占比较大,约占70-80%,彭州日均消耗量1000头。
9:年后冻品入库,15元/公斤的价格是个临界点,低于15元大量入,高出15元则停止。因为年后低位时间较短,受访企业年后入冻比例不足10%。
10:川西地区中小散户,自有母猪30-50头的规模占比很小,不足10%,猪病后多转为育肥。川北、川东、攀西地区30-50头母猪存栏占比约在50-60%,因为地处山区。
11:川内全价料占市场需求量的80%,预混料占比仅仅5%左右,剩余多为浓缩料。2月份,中小散、二育占比减少,导致饲料贸易商销量下滑比例约30%。
12:猪病后,季节性消费旺季,150-160公斤的猪源有50%需要外地调入,河南、甘肃、云南、贵州。
调研详情:
企业四:规模养殖企业
1:母猪存栏、料肉比
现能繁母猪存栏1万4,后备3000头,肥猪存栏10几万,2022年出栏20万,2023年目标35万计划。出栏计划会逐年增加。去年年底PSY23左右。2021年140-150公斤料肉比2.8-2.9,现在130公斤全程料肉比2.6-2.7。
2:仔猪外购、仔猪价格
2022年外购仔猪比例10-15%。现在自身产能相对饱和,所以今年不会考虑太多的外购仔猪。对于仔猪价格上涨,主要是对远月价格估值较高,认为仔猪价格会有回落空间。
3:楼房养猪
现在试运行楼房养殖,为了规模猪病流通,产房、配怀分层,层层之间不进行人员串场。平房仔猪落地成本在420元/头左右,楼房仔猪断奶成本增加40元/头左右。
4:养殖成本
养殖完全成本17元/公斤,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,因为去年的产能利用率和养殖效率略低,销售成本相较于养殖成本低4-5毛/斤。饲料都是集团自配套,但是独立核算,所以饲料成本略低于市场成交。但饲料成本占自身养殖成本的60%,后面会从配方、原料结构去调整。预计全程成本有5毛/斤左右的降幅。饲料备货平房养猪基本维持3天左右,但楼房养殖会有200吨的料仓配备。
5:梅雨带来的猪病影响
四川6-10月份是猪病高发季节,不过今年不同于历史,今年发病率早,整体川内猪病整体影响低于北方,但是要高于去年同期。现在的猪病潜伏期不确定,不过到现在为止,拔牙效果不错。
6:川内养殖规模
300-5000头母猪存栏,2000-10000头的肥猪存栏量,加上集团养殖企业的养殖模式,构成了四川的养殖结构。
7:消费增速对应价格增速
对于未来消费预期是向好的,但是对于价格预期比较理性,价格能回升至成本线以上。
企业五:屠宰企业
1:消费转变
预期是开放后,消费会有明显增加,但是实际消费并没有明显好转。如果单看屠宰量是有增加的,但是入库比例增加明显。年后,学校开学后,食堂消费有好转,但是餐饮业消费并未出现提升。2月份消费环比增10%主要体现在产品价值上,菜、水果的价格高位。2022年12月初期开启腌腊,持续时间1-1个半月,春节后家庭还在消耗冰箱的腊肉库存,会导致鲜品的消费不振。
2:宰量变化
10-11月份日均宰量800,12月中旬开始起量,日宰量达到2000-2200,持续约一个月的时间,高于去年同期水平。进入1月底,宰量回归到11月份水平。现在宰量1300头,日均入库量100-300头,其余都是鲜白条销售。公司在成都有30多家,其中彭州有20多家门店,但是竞争激烈,无价格优势,门店经营收入额很差。
3:年屠宰能力
年设计产能100万头,22年宰量30万头,鲜销率年均90%,毛差70-80元/头,旺季可以达到100元。
4:客户群体
鲜品流向中小学、大学、食堂、农批市场,其中农批市场占比较大,约占70-80%,彭州日均消耗量1000头。
5:冻品库存
冻品库容1.2万吨,现在自己冻品库存1000吨,另外还有地方储备3000吨,会给予一定的代储费用,大概是40元/吨/天左右。自身考虑资金问题的话,理论上可以做的库存是4000-5000吨,入库成本100元/吨/月,急冻成本260-300元/吨/月。春节后,入库的意愿是低于15元/公斤会考虑主动入,冻品理论上出库在10-11月份之前,但是目前决策下来,没有具体的价格预期和时间预期,有利润会考虑分批出库。去年3、6月份地方储备肉还未放完,两次共计收了8000吨,所以现阶段冻品入库意愿减弱了。当地季节性加工厂,会提前2-3个月去做,因为会考虑外发的时间周期较长。
6:预制菜市场、季节性农忙变化
现在成都地区还在起步阶段,并没有大范围推广,而且效果还没显现。5-6月份农忙,现在表现并不明显。
7:采购模式改变、采购体重变化直采方式都是现金结算,猪源主要来自广元、德阳、遂宁等地区规模企业,现在主要跟猪贩子合作,合作模式会把路途损耗、运费,然后根据品质,与猪贩子结算在市场主流价格基础上加0.2-0.3元/斤。采购体重,主流130-140公斤,主要针对农批市场,部分110公斤左右。根据季节性,年底宰杀体重可以达到160-170公斤。同比体重变化不大。
8:宰杀模式、时间
待宰模式下午六点前到场,到场后静养4个小时,代宰量500-600头,代宰费60元/头,但是小八件50元回购。
企业六:生猪调运、白条贸易商
1:生猪调运模式、调运价差
生猪调运未体现明显淡旺季,集团125公斤左右猪,川内基本都是鲜品。日调运量5-6车,基本都是6米8,自身的量集团占比60%,中小散户占比30-40%。其中包含了跑山猪、黑猪仅仅占比1/20。贸易的辐射距离在150-300公斤。川西地区中小散户,自有母猪30-50头的规模占比很小,不足10%,猪病后多转为育肥。川北、川东、攀西地区30-50头母猪存栏占比约在50-60%,因为地处山区。外调运费8-10元/公里,根据区域距离,以河南为例,价差在0.8-1元/公斤。
2:饲料配比、销量情况
川内全价料占市场需求量的80%,预混料占比仅仅5%左右,剩余多为浓缩料。2月份,中小散、二育占比减少,导致饲料贸易商销量下滑比例较大,约30%。饲料集团外销量也有所减少,但是内销是有增加的。
3:二次育肥状态
川内二育启动期为2023年2月5-19日,进场价格比正常入宰场价格高出0.3元/斤。普遍进场体重多为110-120公斤,此阶段日增重1.7-2斤。半数锚定的是4月中下旬至五一之间,部分会根据价格继续后移。如果体重超过160或170,会考虑调出至云南、贵州。二育养殖群体:猪病发生期间盈利的贸易商、其他行业资金充裕的人员(房地产业等)。
4:消费情况及转变
放开之后,消费整体提升力度较弱,加上猪病之后,猪肉消费转移比例较大。猪肉在整个家庭消费占比中,对比2018年减少幅度较大。根据屠宰场数据来看是增量的,主要原因为,猪病发生后调肉入川减少,宰杀本地猪为主,宰量增加。按照四川惯例,每年春节以后,到5月20号左右为消费淡季,每年11月底至冬至前后为宰量高峰期,但近几年腌腊量有减少,主因为猪病后禁止垮区县香肠腊肉等的调运,导致腌腊量有所降低。另外,四川冷鲜肉不足20%,现在泔水养猪几乎没有。
5:调入、调出
现在川内价格偏低,单斤价差在5毛以上才会有调运,现在全国没价差,基本无调运。后期川内猪源会有外调增加状态,调入至外围高价区域,如广东地区。猪病后,季节性消费旺季,150-160公斤的猪源有50%需要外地调入,河南、甘肃、云南、贵州。去年全年外调入川的猪占出栏量的20-30%,外调省份多为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等,包含了所有活体猪。
6:规模化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
因为近几年环保政策的影响,以及扶持,川内规模、集团企业占比明显提升。
3月16日四川调研纪要
DAY3:成都、绵阳
今日受访企业均为规模屠宰企业
调研总况:
1:受访企业一近几年屠宰量逐月递增状态,2023年屠宰计划60万头。
2:受访企业一目前日宰量近2000头,代宰1000-1200头。
3:受访企业一自身产品渠道广泛,其中中小学、大学、企事业单位、渠道的利润值较高。
4:受访企业一的二期规划向中央厨房、精加工和预制菜发展。
5:受访企业一2-3月份入冻比例较高,目前冻品库存1000吨,总库容无法估量,因为只要有盈利,会选择租赁场外库。
6:受访企业一收购均重110公斤,同比去年没有变化。企业会根据毛差随时调整收购体重。
7:受访企业一会根据体重、毛差来决定是否增加分割量,不单纯根据价格决定入库比例。
8:受访企业二年设计产能60万,2022年宰量30万。目前日宰量800多头,鲜销500,冻品入库300头左右。
9:受访企业二今年屠宰体重整体偏大,宰前体重较去年大5公斤。采购猪源中中猪比较多(120-140公斤),标猪偏少(110公斤)。
10:受访企业二猪源采购主要以集团猪为主,主要是因为川内散户占比较小。且都是以销定产为主,不会盲目做活体库存。
11:受访企业二反馈今年2月中下旬二次育肥比较积极。二育群体专业养猪人,经销商,饲料商等都有做二育,体量一般在2000头以下。
12:受访企业二表示川内母猪产能相对稳定,暂未出现大面积去产能情况。当前属于正常淘汰。
调研详情:
企业七:规模屠宰企业
1:产量、消费渠道
年设计产能100万头,21年宰量42万头,2022年宰量55.6万头,较2021年增幅较大。2023年计划是60万头。公司是自宰+代宰,现在日宰量1800-2000头,每天代宰1000-1200头。自产产品流向中小学、大学、监狱、企事业单位、等渠道的利润值达到总利润的30-40%。受川内消费习惯问题,目前企业主要还是热鲜为主,占比达到70%,其余的根据渠道和客户要求,会有中温、冷鲜白条订单,冷冻白条比例更少。目前企业的定位是做成都市的中央厨房,二期5.2亩就是主要是布局中央厨房、精加工、预制菜。
2:2-3月份宰量变化、冻品入库时机
2-3月份的宰量同比去年2倍多,2月份接近5万,主要是因为开年后的价
格低位,发现冻品入库商机,年后有大量累库,其次就是学校开学、开放后的各个区域鼓励消费,所以宰量出现较大上升。后面冻品规划是根据预接订单,预冷分割、热鲜分割等等品种都有,根据客户需求做。现在库存5000-6000吨,其中有2000吨是前期订单还未交付。企业没有标准库容,因为会有很多外租库。分割中鲜销和入库比在8:2。根据体重、毛差来决定是否增加分割量,所以价格达到15元/公斤之上,部分体重段仍然还在做。
3:川内淡旺季
正常历史来看,川内进入9月份之后,进入消费旺季,但是年猪时节未到、家庭腌腊库存已经消耗完毕,所以不管价格高低,猪肉消费会出现较大增加。
4:消费预期
对于2023年消费并不是特别看好,因为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并不成正比,所以不觉得鲜品猪肉消费会有较大的增幅。
5:屠宰体重、猪源收购比例
正常企业自身收购体重不超过120公斤,现在收购均重110公斤,同比去年没有变化。也是根据毛差来决定收购体重的大小。企业猪源主要来自于规模养殖企业,部分也有来于散户。
企业八:规模屠宰企业
1、企业概况
该屠企涵盖饲料-养猪-养鸡-食品-预制菜-深加工-腌腊制品等板块,实际年产能60万头,当前正常宰量30万头左右,处于不饱和状态。
2、宰量及冻品情况
现在屠宰量800多头,鲜销500,冻品入库300头左右,后期根据工厂调整,入库的300头或优先做分割鲜销。当前该厂冻品1000多吨,且总入库量要求控制在1000吨左右。储存1000吨冻品主要依据为客户需求,工厂能力及对后市行情预期来调整。四川屠宰市场入库量占整体产量30-40%,去年4月份价格低入库多,3月份入库少。去年同期宰量只有三五百头,该厂为21年新建场,宰量陆续提升当中。去年腌腊季每天宰杀一千二三百头,持续一个半月。腌腊季90%以上鲜销出去,另外供应下游产业,超市等。正常情况下,毛猪到厂8块以内就可以根据价格进行合理入库。冻品费用一般包括:包装费-人工费-冻库费-装卸搬运费等。
3、年后消费情况
认为年后消费不够好,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。今年二三月份消费跟去年二三月份消费相差不大。
4、屠宰体重及采购情况
今年屠宰整体偏大,宰前体重较去年大5公斤。中猪比较多(120-140公斤),标猪偏少(110公斤)。采购情况:主要采购集团场猪为主。四川散户少(几十头),集团场为主,中小型养殖场(几千几百头)陆续增多。正常情况下先接订单,再采购生猪,根据订单采购。采购面对整个四川,基本为公司内部生猪(绵阳、广元为主)。70%为公司自供,优先满足自己需求。下游客户:商超,学校,贸易商,加盟直营店,批发商占大头(40%),批发商针对下游零售。销售范围远在重庆。
5、二次育肥
今年2月中下旬-3月份二次育肥都相对比较积极。二育群体比较复杂,专业养猪人,经销商,饲料商等都有做二育,体量一般在2000头以下。近几天二育很少,观望为主,因为前期二育尚未出栏,对后市预期一般。这波二育持续时间比较短,算正等水平。二育基本按照正常来饲养。预计这波二育或到5月份出栏。
6、生猪产能情况
从目前看,今年很难存在压栏情况,有一点被迫增重。目前标猪不好收购,集团出栏均重在120-130公斤,对比开年体重有增。四川今年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,外省调运减少。部分大猪还需要外调。去产能情况:母猪产能相对稳定,暂未出现大面积去产能情况。当前属于正常淘汰。
3月17日绵阳调研纪要
DAY4四川绵阳
今日受访企业为规模养殖企业、规模屠宰企业
调研总况:
1:母猪存栏6万头,育肥猪存栏15万头。出栏体重120公斤左右,略低于同行水平。
2:规模企业基本是均衡销售,会根据行情进行微调。年底的出栏量可能会比其余正常月份多10%左右的计划。
3:近两个月仔猪销量占月度出栏量比重较大。
4:近一年内销往二次育肥的比例较多,但是3月份之后,受猪病不稳定的影响,二次育肥补栏积极性不高。
5:从心态来说,二次育肥的并不着急出栏,会根据成本来决定出栏进度。
6:代养费结算大概是260-270元/头,因为代养户的水平比较高,而且现在集团收缩放养规模。
7:特定时间段,养殖集团饲料库存天数7天,散户可能会增加到10-15天的备货量。
8:现在日宰量2100-2200头,去年同期宰量3000头,价位价格同比去年较高,所以屠宰企业入库比例不大。
9:猪肉库存2000-3000吨,总库容1万吨,没有特定的时间入库,会根据价格,14元/公斤以下会考虑大量入。
10:南方稳定,北方略微严重些,母猪宰杀量大,主要是淘汰低效为多。
11:同比去年同比屠宰均重增加,现在均重还在120公斤左右。
12:猪源采购集团和散户都有,自身猪源来自于贸易商,占比约60%,其余为直采占比。
13:产品流向,农贸、商超、直营店、加工厂,很少部分会通过网上销售到家庭案板。
调研详情:
企业九:规模养殖企业
1:西南区域养殖规模
云贵川母猪产能6万头,育肥猪存栏15万左右。川内母猪3万头,育肥猪10-12万头。同比去年有所减少,但整体集团企业母猪产能有所增加。
2:出栏体重
川内出栏体重在120公斤,要低于其余同行企业,同比去年体重略大一些。
3:出栏计划及规划
规模企业基本是均衡销售,会根据行情进行微调。年底的出栏量可能会比其余正常月份多10%左右的计划。二月份出栏量14万,单仔猪销售接近11万,三月份销售计划12万,单仔猪计划9万头。
4:二次育肥
公司近一年销往二次育肥的比例较多,主要销往北方,但是进入3月份之后,受猪病不稳定的影响,二次育肥补栏积极性不高。今年二次育肥进场早,二次育肥的出栏心态并不着急出栏,会根据成本来决定出栏进度。所以根据心态,部分二次育肥客户会调整饲料配方,自配料添加玉米、豆粕、米糠等等,从而降低成本。
5:仔猪状态
川内肥猪减少比例较多,主要是近几个月一直卖仔猪,补栏群体是集团和散户都有,但是3月份开始,仔猪补栏节奏也有所减缓。2月份仔猪销量11万头,3月份计划9万头。现在川内7KG仔猪530成交基准价,根据品质加减价。
6:代养费
代养费结算大概是260-270元/头,因为代养户的水平比较高,而且现在集团收缩放养规模。
7:养殖成本
240公斤出栏成本16.2元/公斤左右,现在集团在降成本,计划今年降到16元/公斤以下。
8:饲料库存天数
特定时间段,养殖集团饲料库存天数7天,散户可能会增加到10-15天的备货量。正常状态是3天的备货,养户会提前报饲料需求量。
企业十:规模屠宰企业
1:屠宰量变化
同比去年宰量是下滑的,价位价格同比去年较高,所以屠宰企业入库比例不大。现在日宰量2100-2200头,去年同期宰量3000头,鲜品和分割品各占50%,鲜品辐射距离200公里,主要去向是绵阳、成都、德阳。设计产能200万,去年60万头,计划80-85万头
2:冻品库存
猪肉库存2000-3000吨,总库容1万吨,没有特定的时间入库,会根据价格,14元/公斤以下会考虑大量入。但是如果价格低,会考虑外租库。现在屠宰、加工厂的库存都在增加,对于后期消费有一定消费预期存在。
3:消费变化
放开后,消费提升力度不大,因为前几年封控影响,家庭收入减少。
4:猪病状态
南方稳定,北方略微严重些,母猪宰杀量大,主要是淘汰低效为多,受损的少,而且市场后备充足,产能恢复较快。
5:存栏规模变化
18年散户淘汰开始加速,近几年复养的比例不多,而且是因为资金问题也逐渐退出,集团增速较快。目前川内规模和散户占比大概在7:3。
6:屠宰均重
同比去年均重增加,现在均重还在120公斤左右,但是去年状态不一样,去年是缺大猪。现在体重增加,主被动都有,情绪、天气、价格都会有影响。屠宰体重会根据体重价差和白条级别来调整。
7:猪源采购
猪源采购集团和散户都有,自身猪源来自于贸易商,占比约60%,但是猪源基本都是来自于集团场,散户很少。
8:产品流向
产品流向,农贸、商超、直营店、加工厂,很少部分会通过网上销售到家庭案板。
凡是和猪价、替代饲料原料、降本增效等相关的更多资讯,可以咨询我们山东鑫旺饲料工业有限公司。